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

被引:2
作者
逄焕成
陈阜
高喜
路盘根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
[2] 河南省扶沟县高河套试验站
[3]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棉花,套种,种植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高产的有效种植方式。与常规3—2式麦棉套种方式相比,小麦产量不减,皮棉产量提高17.2%;以2行短季棉替代2行中熟棉形成的短季棉与中熟棉复合群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间在生育期、株型、蕾铃发育进程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的差异,利用它们在发挥群体中占据的时间、空间生态位上的差异,使复合群体结构动态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产棉田生长后期群体发育过大造成冠层郁蔽,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蕾铃脱落率高的不足,从而获得高于单作的超额产量;但是并非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任意搭配在一起就能增产。不适宜的搭配方式(如6—2—2式),不仅不能发挥早中熟棉生态特征特性方面的差异,反而会使其生态位重叠,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增产甚至减产。选择合理的短季棉与中熟棉配套种植方式是获得增产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作用研究 [J].
裴炎 ;
邱晓 ;
刘明钊 .
作物学报, 1988, (03) :214-220
[2]   麦棉套作技术之初步研究 [J].
沈秀英 ;
舒克孝 ;
刘俊文 .
作物学报, 1981, (02) :91-99
[3]  
中国棉花栽培学.[M].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