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利用和人为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田昆
陆梅
常凤来
莫剑峰
杨永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4] 云南昆明
[5] 上海
关键词
剑湖自然保护区; 湿地土壤; 土壤特性; 土壤利用方式; 土壤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剑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特性,探讨了农业利用和人为活动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森林对湿地的涵养作用。结果表明,湖滨带围垦造田,集水面上毁林开荒以及流域范围内的土壤利用对湿地土壤的发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50年间湖面积减少了33.44%,蓄水量降低了62.95%,土壤养分呈现下降趋势。施肥影响下的农耕地包括水稻田引起的面源污染以及森林破坏后引起的表土养分流失和水土流失,是导致湖泊水质变劣、面积萎缩,引起剑湖湿地退化的潜在因素,对澜沧江下游及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与保护 [J].
田昆 ;
和世钧 ;
常凤来 ;
宁晓萍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 (03) :20-25
[2]   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布特征对比研究——以向海与科尔沁自然保护区为例 [J].
白军红 ;
邓伟 ;
朱颜明 ;
翟金良 ;
张玉霞 .
地理科学, 2002, (02) :232-237
[3]   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史德明 ;
梁音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6-10
[4]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J].
杨永兴 .
山地学报, 1999, (04) :318-323
[5]  
中国土壤[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