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18
作者
王保忠 [1 ]
计家荣 [2 ]
骆林川 [2 ]
王彩霞 [1 ]
但新球 [3 ]
何平 [4 ]
时训华 [2 ]
董国政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
[3]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新济洲湿地; 生态恢复; 长江洲滩湿地;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6.03.009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王保忠 ;
王保明 ;
何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733-1739
[2]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可持续研究 [J].
王保忠 ;
王彩霞 ;
王保明 ;
何平 ;
沈守云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 (01) :25-30
[3]   湿地生态工程范例分析及一般模式 [J].
闫芊 ;
何文珊 ;
陆健健 .
湿地科学, 2005, (03) :222-227
[4]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管理——以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为例 [J].
陈芳清 ;
Jean Marie Hartman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17-223
[5]   受损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J].
周进 ;
Hisako TACHIBANA ;
李伟 ;
刘贵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5) :561-572
[6]   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J].
张永泽 ;
王? .
生态学报, 2001, (02) :309-314
[7]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 [J].
崔保山 ;
刘兴土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45-150
[8]   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J].
许木启 ;
黄玉瑶 .
生态学报, 1998, (05) :101-112
[9]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J].
陈玉银,费建明,蒋振东 .
蚕桑通报, 1995, (02) :4-6+10
[10]  
湿地生态工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安树青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