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释和人文理解

被引:7
作者
陈嘉明
机构
[1] 厦门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解释; 理解; 方法论; 语境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解释”与“理解”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分别被用来代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方法论,并经历了长期的争论。新老实证主义者皆主张一元的方法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也应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为楷模,它们的目的都在于把握规律。新康德主义、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主张“理解”的方法论,强调从“意义”、“价值”的角度来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哲学解释学提出了“解释学经验”的概念,将它作为理解的对象,意在把握科学活动与人类行为的本体论前提。笔者则提出“语境论”的解释观,将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的不同,归结为问题语境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真理与方法.[M].(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  
哲学的转变.[M].(德)阿佩尔(Apel;Karl-Otto)著;胡万福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3]  
哲学研究.[M].(英)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udwig)著;汤潮;范光棣译;.三联书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