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被引:2
作者
田义双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社会需要; 政治条件; 人文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05 [科学发明、发现研究(创造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单个个人的分散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协作活动。因此,要有效地进行现代科技创新就必须具有适宜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社会需要。它为科技创新提出目标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并为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提供条件。二是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地位和人身安全,保证科技人员的丰富资源,凸现高效率的科技社会建制,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三是人文因素。它主要包括伦理道德、传统、宗教,社会学科中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科学的社会视角.[M].李国秀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  
未竟的浪潮.[M].齐振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M].童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  
理论科技史.[M].宋子良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  
现代科学的大系统与大功能.[M].游兆和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6]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浅说.[M].杨春时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7]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德)韦 伯(Weber;M.)著;于 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
[8]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E·Ainstein) 著;许良英等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
[9]  
历史上的科学.[M].[英]J·D·贝尔纳 著;伍况甫等 译.科学出版社.1959,
[10]  
从日美对比看“日本模式”.[N].冯昭奎;.人民日报.2000,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