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27
作者
金志丰 [1 ]
陆效平 [1 ]
陈江龙 [2 ]
严长清 [1 ]
朱华燕 [1 ]
机构
[1]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建设适宜性分区; 整理模式; 农村宅基地; 常熟市;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0.03.008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整理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对区域适宜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熟市17.0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整理为城镇用地;62.9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村内合建模式,提高用地集约程度;85.1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迁村并居整理模式,以增加不宜建设区域的耕地数量,增加集中连片保护的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分区选择整理模式,从定量的研究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切实可行。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基于“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效益分析——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J].
甘立彩 ;
周宝同 .
乡镇经济, 2008, (10) :42-45+73
[3]   基于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土地空间配置——以宿迁市区为例 [J].
金志丰 ;
陈雯 ;
孙伟 ;
陈江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9) :43-50
[4]   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 [J].
谷晓坤 ;
陈百明 ;
代兵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01-708
[5]   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的探讨 [J].
王君 ;
朱玉碧 ;
郑财贵 .
农村经济, 2007, (08) :29-31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 [J].
李加林 ;
许继琴 ;
李伟芳 ;
刘闯 .
地理学报, 2007, (04) :437-447
[7]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8]   对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的思考 [J].
施建刚 ;
黄晓峰 ;
王万力 .
农村经济, 2007, (04) :26-28
[9]   浅析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必然性 [J].
李轩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 (01) :49-50
[10]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9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