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然
陈濂生
张宗炳
机构
[1]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关键词
美洲蜚蠊; 抗菌肽;
D O I
10.16380/j.kcxb.1990.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129 +1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不同诱导源对柞蚕蛹血淋巴及生殖腺中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
    张双全
    屈贤铭
    戚正武
    [J]. 生物化学杂志, 1985, (04) : 49 - 54+56
  • [2] 大肠杆菌及聚肌胞核苷酸对柞蚕、家蚕蛹诱导产生溶菌酶、抗菌肽及凝集素的动力学
    屈贤铭
    李士云
    吴克佐
    邱雪贞
    娄艳春
    刘新垣
    祁国荣
    [J]. 昆虫学报, 1985, (01)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