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轮古西潜山油气运聚及分布机理

被引:16
作者
吴东胜
张玉清
刘少华
何幼斌
刘学锋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潜山; 隐蔽油藏; 碳酸盐岩; 不整合构造; 油气运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轮古西潜山油藏是沿奥陶系顶部不整合构造分布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型隐蔽油藏,油气分布不受现今局部构造高点控制。潜山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是由岩溶缝、孔、洞相互交错、切割、连通所构成的复杂三维网络体系,主要分布于距潜山顶面0160m深度段。在岩溶缝洞体系内,油气受浮力驱动并取道阻力最小的路径发生运移。其运聚过程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的控制:①缝、孔、洞发育带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流体输导通道的空间分布;②构造格局控制了油气运移的区域最终指向和局部运移取向;③构造格局、流体输导体系和油气供给源三者之间的空间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的空间分布。由此,可应用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对本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和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流体势约束的潜山油气二次运移优势方向选择——以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为例 [J].
常波涛 ;
于开平 ;
孙连浦 ;
刘新月 .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02) :39-44
[2]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牟中海 ;
何琰 ;
唐勇 ;
陈世加 ;
浦世照 ;
赵卫军 .
石油学报, 2005, (03) :16-20
[3]   一种有效追踪油气运移轨迹的新方法——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提出及其应用 [J].
罗群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质论评, 2005, (02) :156-162
[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大型隐蔽油藏成藏机理探讨 [J].
闫相宾 ;
张涛 .
地质论评, 2004, (04) :370-376
[5]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J].
李明诚 .
地球科学, 2004, (04) :379-383
[6]   库车坳陷迪那2构造油气运聚模拟实验 [J].
张振红 ;
吕修祥 ;
李建交 ;
彭更新 ;
孙冬胜 ;
雷刚林 ;
杨明慧 .
地球科学, 2004, (04) :500-504
[7]   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动态成藏的运移通道 [J].
佘晓宇 ;
施泽进 ;
刘高波 ;
田亚铭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91-296
[8]   塔河油田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J].
陈强路 ;
黄继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2) :143-146
[9]   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J].
康永尚 ;
郭黔杰 ;
朱九成 ;
陈连明 ;
曾联波 .
石油学报, 2003, (04) :44-47
[10]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J].
肖乾华 ;
李美俊 ;
彭苏萍 ;
刘计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