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分析

被引:9
作者
刘丽娟 [1 ]
陈建文 [2 ]
程新民 [1 ]
张银国 [2 ]
臧春艳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徐家围子; 登娄库组; 沉积相; 沉积微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坳陷转化的过渡期。本文综合分析岩芯、粒度分析和测井特征等,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类型和储层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辫状河相、辫状三角洲相和湖相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以及13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以湖泊为中心,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环绕四周的格局。辫状河道及辫状三角洲的厚层砂砾岩为有利储集体,湖相暗色泥岩可作为源岩和盖层,二者可以构成较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综合评判法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地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J].
李兴伟 ;
沈占锋 ;
卢双舫 ;
邵振军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3) :10-12+120
[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邵红梅 ;
刘招君 ;
王成 ;
冯子辉 ;
洪淑新 .
世界地质, 2005, (01) :58-62
[3]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地质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方向 [J].
任延广 ;
朱德丰 ;
万传彪 ;
冯子辉 ;
李景坤 ;
王成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4) :12-18+22
[4]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J].
尹殿奎 .
吉林地质, 2004, (03) :1-5+35
[5]   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及其构造特征 [J].
舒良树 ;
慕玉福 ;
王伯长 .
地层学杂志, 2003, (04) :340-347
[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裂陷式盆地的层序发育特点 [J].
赵国连 ;
何顺利 .
西北地质, 2002, (01) :28-40
[7]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 [J].
殷进垠 ;
刘和甫 ;
迟海江 .
石油学报, 2002, (02) :26-29+5
[8]  
姜在兴主编.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9]  
于兴河编著.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