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

被引:11
作者
郭晓娜 [1 ,2 ]
苏维词 [1 ,3 ,2 ]
李强 [4 ]
潘真真 [1 ,2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
[3] 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
[4]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GIS和RS;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黔南喀斯特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1404 ; 0705 ; 070501 ;
摘要
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植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结果表明:1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为主要特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大致呈现出由山地向丘陵、河谷、平原递增的趋势,其中43%的地区为一般适宜区,57%的地区为临界适宜区。2黔南州人居环境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不同程度地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其中气候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最强,其次是地形条件。科学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能够引导该区的功能定位、人口分布,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南川区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 [J].
查瑞生 ;
陈梦琳 ;
赵晓雪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 (10) :150-156
[2]   基于移动窗口法和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J].
谢晓议 ;
曾咺 ;
李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10) :1351-1359
[3]   北碚地区气候适宜性评价 [J].
吉莉 ;
李家启 ;
李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1) (S1) :371-373
[4]  
广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 张森.广东土地科学. 2014 (01)
[5]   基于GIS的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J].
邓神宝 ;
张青年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3 (01) :127-134
[6]   基于RS和GIS的吉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J].
朱邦耀 ;
李国柱 ;
刘春燕 ;
刘家福 ;
徐春晖 .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04) :138-142
[7]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资源适宜性评价与研究 [J].
吴海燕 ;
刘方 ;
杨莉 ;
易志坚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 (03) :328-334
[8]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 [J].
张朝琼 ;
郜红娟 ;
张帮云 .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27 (04) :41-43
[9]   陕西省地形起伏度和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J].
王永丽 ;
戚鹏程 ;
李丹 ;
马心璐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2) :96-101+106
[10]   干旱内陆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J].
魏伟 ;
石培基 ;
冯海春 ;
王旭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1) :194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