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冯起国
肖凯
林立全
王春田
邓国伟
邵丽春
机构
[1]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沈阳
[2] 解放军第医院!辽宁沈阳
关键词
脾气虚证; 脾阳虚证; 灸法; Na+、K+-ATP酶;
D O I
10.13192/j.ljtcm.2000.07.29.fengqg.021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述艾灸改善脾虚状态的作用机制 ,为祖国医学“脾主肌肉四肢”的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复制大白鼠脾气虚证、脾阳虚证模型 ,以中药四君子汤、理中汤作对照 ,观察艾灸“足三里”穴对脾虚证大白鼠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 Na+ 、K+ -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本法可提高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白鼠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 Na+ 、K+ - ATP酶的活性 ,并以此改善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白鼠的症状、体征及机能状态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膜功能蛋白 Na+、K+ - ATP酶的活性有关 ,作用效果与四君子汤、理中汤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315 / 31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针刺补法对气虚患者RBC钠泵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J].
王少白 ;
司徒铃 ;
靳瑞 ;
杨文辉 ;
张家维 ;
余崇镐 .
针灸学报, 1991, (03) :13-14
[2]   肾阳虚与红细胞钠泵活性 [J].
查良伦 ;
沈自尹 ;
陈锐群 ;
张夏英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07) :416-417+388
[3]   阴虚小儿红细胞钠泵活性的变化 [J].
时毓民 ;
顾文华 ;
陈锐群 ;
张夏英 ;
郑境娟 .
辽宁中医杂志, 1984, (01) :41-42
[4]  
实用中医基础学[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德新 编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