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谷形成的机理——臭氧输送和化学过程

被引:32
作者
刘煜
李维亮
周秀骥
何金海
机构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低谷; 动力输送过程; 化学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5 [光化学烟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三维化学输送模式(OSLO CTM2)模拟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谷。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谷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动力输送过程起着最主要作用,化学过程部分补偿了输送过程引起的臭氧减少。在动力输送过程中,水平输送在5月份是造成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可在6月和7月却变为使臭氧增加;垂直平流的作用不断增强,在6月和7月成为臭氧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流输送的作用在7月份大幅增加,其引起的臭氧减少可以与净的变化相比,其作用也不可忽视。气相的化学过程引起的臭氧增加的量值有时超过了臭氧的净变化的大小,因此它也起着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加深及其可能的影响 [J].
刘煜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2001, (01) :97-106
[2]  
Vertical Ozone Profile over Tibet Using Sage I and II Data[J]. 邹捍,郜永祺.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7(04)
[3]   Model calculations of present and future levels of ozone and ozone precursors with a global and a regional model [J].
Jonson, JE ;
Sundet, JK ;
Tarrasón, L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 (03) :525-537
[4]  
Fast-J: Accurate Simulation of In- and Below-Cloud Photolysis in Tropospheric Chemical Models[J] . Oliver Wild,Xin Zhu,Michael J. Prather.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 2000 (3)
[5]  
A comprehensive mass flux scheme for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in large-scale models .2 M Tiedtke. Mon Wea Rev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