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源区及其输送方式的再评述

被引:32
作者
张小曳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关键词
黄土的源区; 输送; 沉积; 中国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4 [黄土地、高原、台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仅通过对黄土的研究来认识黄土物质的源地和输送方式、沉降过程往往需要假设和推测一些问题,不够直接和全面,借助对沙漠和大气中沙尘粒子本身的研究则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它们。文章在以往对黄土物质源区、输送和沉积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是2000~2006年以来的进展给出了进一步的评述。结果表明:蒙古源区、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体的中国西部沙漠源区和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中心的中国北部沙漠源区贡献了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约70%,它们可视为亚洲沙尘的3个贡献量最大的源区,也可视为是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主要源地;有关亚洲沙尘的输送,在接近其源区的区域其沙尘浓度峰值在1km及其以下,在中国内陆其峰值通常在1~3km高度,在日本等东亚区域在2~4km高度,在太平洋中部峰值位于4~5km高度,在美国西部在5~7km的位置。通常,亚洲沙尘的区域尺度输送主要受近地面层东亚冬季风的控制,沙尘穿越太平洋的跨洲输送模式与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变化紧密相关,特别是受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沉降和堆积,近地面层东亚冬季风起到的是控制性的作用,沙尘在黄土高原的沉降以干沉降为主。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中的90%以上是亚洲沙尘粒子的沉积物,不到10%受到了再作用过程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近45年中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周自江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 9 - 17
  • [2] 中国黄土物质来源的初步探讨——石英粉砂颗粒表面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卢演俦
    文启忠
    黄伯钧
    闵育顺
    邓华兴
    [J]. 地球化学, 1976, (01) : 47 - 53+78
  • [3] Characteriza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Asian dust aerosol from a site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deserts
    Zhang, XY
    Gong, SL
    Arimoto, R
    Shen, ZX
    Mei, FM
    Wang, D
    Cheng, Y
    [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2003, 44 (03) : 241 -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