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8F-FDGPET显像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

被引:19
作者
吴湖炳
王全师
黄祖汉
赵件兰
王明芳
康世均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
[2]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肿瘤科 广州
[3] 广州
关键词
肺肿瘤; 肝肿瘤; 射频消融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0.5 [肿瘤治疗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T显像者 12例。临床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结果 ① 2 2例患者共 38个病灶 ,射频消融术治疗野内皆可见放射性缺损灶 ,经CT、X线胸片随访证实缺损灶为坏死组织。 12例PET显像发现有 15个缺损灶边缘存在环形或弧形放射性浓聚灶 ,影像学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 9例 12个缺损灶边缘有残余恶性肿瘤 ,余 3例 3个缺损灶边缘浓聚影为炎症反应。边缘肿瘤残余病灶的标准摄取值 (SUV)明显高于炎症反应 (6 .96 5± 2 .72 6对 2 .6 0 7±0 6 90 ,P <0 .0 5 )。②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14个治疗病灶治疗前见1 8F FDG高度浓聚 ,治疗后治疗野呈放射性缺损 ,SUV分别为 7.932± 3.130和 0 .70 6± 0 .2 97(P <0 .0 0 1)。未行消融术治疗病灶 9个 ,第 2次显像病灶浓聚程度稍增高 ,SUV分别为 5 .95 2± 1.92 7和 5 .2 5 7± 1.932 (P >0 .0 5 )。③ 13例治疗后 2周内行CT检查与PET显像比较 ,治疗后CT皆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 ,肺内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 ,2例肝癌病灶密度改变 ,而PET显像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评价聚能刀射频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J].
廖旺军 ;
罗荣城 ;
康世均 ;
吴湖炳 ;
王传斌 ;
罗宇玲 ;
张鸣江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 (04) :376-377
[2]   不同处理方式对FDG PET图像质量的影响 [J].
高晓 ;
吴湖炳 ;
李志 ;
黄祖汉 .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2, (01) :39-41
[3]   聚能刀治肺癌疗效观察 [J].
康世均 ;
罗荣城 ;
廖旺军 ;
王传斌 ;
罗宇玲 ;
张呜江 ;
吴湖柄 ;
张雪林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1, (07) :556-556
[4]   聚能刀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J].
廖旺军 ;
罗荣城 ;
康世均 ;
王传斌 ;
罗宇玲 ;
张鸣江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0, (05) :460-461
[5]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 Bilchik AJ, Rose DM, Alletra DP, et al. Cancer Journal from Scientific American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