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279例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35
作者
李筠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北京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理诊断; 中医证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79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27例,女52例。全部病例经肝活检证实,其中轻度142例,中度91例,重度46例。慢性乙型肝炎274例,慢性丙型肝炎5例。中医辨证:湿热中阻53例,肝郁脾虚64例,肝肾阴虚29例,脾肾阳虚7例,血瘀血热101例,气阴两虚25例。临床治疗以辨证施治为主。结果:(1)279例慢性肝炎在病理诊断分型中,轻度占50.9%、中度占32.6%、重度占16.4%。(2)在轻度慢性肝炎中,湿热中阻、肝郁脾虚及肝肾阴虚证明显高于血瘀血热证.P=0.01、P<0.05。(3)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证的病理诊断分布情况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P<0.01、P<0.05;血瘀血热证轻度与中度分别>重度,P<0.05。但该证在重度中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4)脾肾阳虚与气阴两虚证在各病理分型中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肝炎患者以轻度居多,占半数以上。(2)慢性肝病的病变早期以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为主证特点,病变部位多在气分;随着肝脏病理损害加重,病变部位及主导证型渐由气分至血分,以血瘀血热为主证特点。(3)治疗上主张早期宜注重清解湿热,疏肝健脾;中、晚期宜重视活血化瘀,凉血解毒。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和乙肝病毒复制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张俊富 ;
崔丽安 ;
黄越 ;
王培生 ;
金书明 ;
谷济生 ;
韩康玲 .
中医杂志, 1989, (12) :25-26
[2]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J].
蒋森 .
中医杂志, 1987, (12) :24-26
[3]   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淤胆型肝炎13例报告 [J].
汪承柏 ;
贺江平 ;
雷周云 ;
陈菊梅 .
中医杂志, 1983, (06)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