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感受生活的民俗学
被引:93
作者
:
刘铁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刘铁梁
机构
: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来源
:
民俗研究
|
2011年
/ 02期
关键词
:
感受生活;
民俗学;
整体性;
个人生活史;
D O I
:
10.13370/j.cnki.fs.2011.02.004
中图分类号
:
K890 [民俗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民俗,不只是研究对象的集合性概念,还指明了民俗学研究的一个根本视角,这就是要求通过民俗来观察一定地域和人群的生活,考察他们在那里一代代传承的文化。艺术家是借助某种模式化的艺术来感受生活,而民俗学者则是经由模式化的民俗来感受生活。民俗的传承与变迁从来都是与具体的人群、个人连接在一起,同时又与时代社会背景紧密联系,所以民俗志研究可以将问题、事件、人都凝结于富有弹性变化的表达与呈现之中。这是感受生活的民俗学所应该追求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民俗解析.[M].(美) 邓迪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高丙中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杰文
[J].
民俗研究,
2011,
(01)
: 33
-
46
[4]
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
杨利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杨利慧
[J].
民俗研究,
2011,
(01)
: 7
-
32
[5]
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晓春
[J].
民俗研究,
2009,
(02)
: 5
-
35
[6]
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
岩本通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岩本通弥
宫岛琴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人文科学研究科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宫岛琴美
[J].
文化遗产,
2008,
(02)
: 78
-
86+158
←
1
→
共 6 条
[1]
民俗解析.[M].(美) 邓迪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高丙中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杰文
[J].
民俗研究,
2011,
(01)
: 33
-
46
[4]
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
杨利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杨利慧
[J].
民俗研究,
2011,
(01)
: 7
-
32
[5]
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晓春
[J].
民俗研究,
2009,
(02)
: 5
-
35
[6]
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
岩本通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岩本通弥
宫岛琴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人文科学研究科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宫岛琴美
[J].
文化遗产,
2008,
(02)
: 78
-
86+15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