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30
作者
滕中秋 [1 ]
付卉青 [1 ]
贾少华 [1 ]
孟薇薇 [1 ,2 ]
戴荣继 [1 ,2 ]
邓玉林 [1 ,2 ]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2] 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环境胁迫; 代谢产物; 代谢组学; 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1 [];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代谢组学技术是研究植物代谢的理想平台,通过现代检测分析技术对胁迫环境下植物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监测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各种组学平台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的整合,更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箱,将所获得的不同组学的信息联系起来,有利于从整体研究生物系统对基因或环境变化的响应,如可判断代谢物的变化是从哪一个层面开始发生的,帮助人们揭开复杂的植物胁迫应答机制。该文对近期代谢组学技术及其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技术相结合探索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代谢组学的应用,拓展了对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分子机制的认识,开展更多这方面的研究,再通过植物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整合,有助于从整体水平上把握植物胁迫应答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 [J].
谢宗铭 ;
董永梅 ;
陈受宜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9) :7996-7999
[2]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J].
许国旺 ;
路鑫 ;
杨胜利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06) :701-711
[3]   植物耐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 [J].
侯夫云 ;
张立明 ;
王庆美 ;
李爱贤 ;
张海燕 ;
董顺旭 .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S1) :80-84
[4]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策略和分析方法进展 [J].
郭宾 ;
戴仁科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03) :554-563
[5]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J].
尹恒 ;
李曙光 ;
白雪芳 ;
杜昱光 .
植物学通报, 2005, (05) :22-30
[6]  
植物生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立军, 2007
[7]   Effect of copper and salicylic acid on phenolic metabolites and free amino acids in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Chlorophyceae) [J].
Kovacik, Jozef ;
Klejdus, Borivoj ;
Hedbavny, Josef ;
Backor, Martin .
PLANT SCIENCE, 2010, 178 (03) :307-311
[8]   Metal ion-inducing metabolite accumulation in Brassica rapa [J].
Jahangir, Muhammad ;
Abdel-Farid, Ibrahim Bayoumi ;
Choi, Young Hae ;
Verpoorte, Robert .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08, 165 (14) :1429-1437
[9]   Metabolomics for plant stress response [J].
Shulaev, Vladimir ;
Cortes, Diego ;
Miller, Gad ;
Mittler, Ron .
PHYSIOLOGIA PLANTARUM, 2008, 132 (02) :199-208
[10]  
Water and salinity stress in grapevines: early and late changes in transcript and metabolite profiles[J] . Grant R. Cramer,Ali Ergül,Jerome Grimplet,Richard L. Tillett,Elizabeth A. R. Tattersall,Marlene C. Bohlman,Delphine Vincent,Justin Sonderegger,Jason Evans,Craig Osborne,David Quilici,Karen A. Schlauch,David A. Schooley,John C. Cushman.Functional & Integrative Genomics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