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信息公开立法

被引:15
作者
杨永纯 [1 ]
高一飞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
[2]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信息自由; 信息公开; 最大限度的公开; 信息公开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公众对信息自由和知情的诉求,行政机关的职能保密和习惯保密,这二者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失序性社会纠纷中舆论冲突的主要矛盾。这类舆论矛盾的解决溢出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程序性和技术化范畴。信息自由权是基本人权,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作为一种国际趋势,最大限度公开是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开与保密界限确定的复杂性,立法者应当尽可能将公开的范围明确化,避免严肃的法律变成可以让政府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并选择"重点公开"内容的指导性意见。我国应当从信息公开的原则、信息主体范围、信息公开手段、知情权救济机制等方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制定统一的信息公开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瑞典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J].
陈士俊 ;
柏高原 .
电子政务, 2010, (09) :110-114
[2]   依申请信息公开诉讼周年年度调查报告——基于透明中国网刊载的40宗涉诉案的考察 [J].
倪洪涛 .
行政法学研究, 2009, (04) :52-61+137
[3]   英国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特点 [J].
张红菊 .
中国监察, 2009, (02) :45-46
[4]   美国的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赵正群 ;
宫雁 .
法学评论, 2009, 27 (01) :80-89
[5]   美国国会与政府信息公开 [J].
余凯 .
人大研究, 2008, (05) :41-43
[6]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传播、寄存制度——过去、现在与面临的挑战[J]. 罗伟,JD & MLS.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07(04)
[7]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传播、寄存制度——过去、现在与面临的挑战[J]. 罗伟,JD & MLS.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07 (04)
[8]   电子政务法研究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07, (03) :3-19
[9]   外国立法机关会议公开制度述评 [J].
李林 .
法学, 1991, (02) :18-19
[10]  
美国大众传播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唐纳德·M.吉尔摩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