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

被引:26
作者
储槐植 [1 ]
高维俭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理论结构; 文化差异; 刑法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1 [犯罪];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在大体相当的法律结构基础上,因文化的差异,德日、英美和中俄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显著不同。三者的外在形态、逻辑结构和文化特点差异颇大,但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当,各有其道理。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检验,具有相对的合理性。我国不宜全盘移植德日三阶层要件模式或英美双层次要件模式。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犯罪构成四要件模式的内在理论结构,是我国当前相关理论争议的合理出路。推进我国刑事法治,有必要注重刑法机制之刑事一体化理论知识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J].
高铭暄 .
中国法学, 2009, (02) :5-11
[2]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 [J].
黎宏 .
法学研究, 2006, (01) :32-51
[4]   读《本体刑法学》 [J].
阿炳 .
现代法学, 2002, (05) :159-161
[5]   理论与学术的双重提升——评陈兴良教授《本体刑法学》 [J].
蔡道通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01) :154-158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之检察视角.[M].高维俭;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7]  
刑法新思潮.[M].李立众; 吴学斌;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刑法的格致.[M].陈兴良; 著.法律出版社.2008,
[9]  
犯罪论体系.[M].梁根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  
罪与刑的探索之道.[M].冯亚东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