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迂曲与后循环脑缺血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卢万俊 [1 ]
仇圣刚 [1 ]
彭剑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附属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扬州大学附属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影像科
关键词
脑缺血; 后循环; 椎动脉迂曲; 椎动脉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椎动脉迂曲与后循环脑缺血(PCI)的关系。方法纳入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排除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动脉夹层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73例,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PCI组88例和非PCI组8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椎动脉迂曲、椎动脉优势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情况。分析影响P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两组患者除颈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年龄、性别、各类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73例患者中,椎动脉迂曲者79例,椎动脉优势70例。椎动脉迂曲者中,PCI组占63.6%(56/88),非PCI组占27.1%(23/85);椎动脉优势中,PCI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非PCI组[分别为58.0%(51/88)和22.4%(19/85)]。上述两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CI组中椎动脉迂曲合并椎动脉优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I组[分别为73.2%(41/56)和47.8%(11/23),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迂曲(OR=5.24,95%CI:2.461~20.877,P=0.000)、椎动脉优势(OR=3.68,95%CI:3.31~12.75,P=0.025)及颈椎病(OR=3.45,95%CI:3.79~16.55,P=0.003)是P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动脉迂曲与PCI的发生相关,椎动脉迂曲常常与椎动脉优势现象同时存在。颈椎病、椎动脉优势和椎动脉迂曲可能均为后循环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35 / 6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Willis环变异与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的关系 [J].
王洪生 ;
徐新文 ;
王辉 ;
杨昭伟 ;
王鹏 ;
赵佩林 ;
王阳春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1, 8 (12) :641-644
[2]   椎动脉迂曲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J].
方传勤 ;
李敬诚 ;
高长越 ;
周华东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09)
[3]   CT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J].
方传勤 ;
李敬诚 ;
杨清武 ;
张莉莉 ;
王景周 .
重庆医学, 2008, (18) :2044-2045+2047
[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J].
金龙 ;
杜湘珂 ;
高健 ;
陈雷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6, (06) :401-405
[5]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J].
李焰生 .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09) :786-787+5
[6]   颈椎病的诊断学基础 [J].
贾连顺 .
脊柱外科杂志, 2004, (03) :187-189
[8]  
饮酒与血压: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 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高血压杂志. 1995(S1)
[9]  
Vascular Vertigo: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Syndromes[J] . Mehmet Karatas.The Neurologist . 2011 (1)
[10]  
The Essen Stroke Risk Score Predicts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Validation Within the REduction of Atheroth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 (REACH) Registry[J] . Stroke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