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主体视野下立德树人的范式转换与路径选择

被引:13
作者
吴立保 [1 ]
唐赟 [2 ]
周竹萍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类主体视角; 主体性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立德和树人均离不开受教育者主动性的发挥。类主体教育哲学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强调建立生态分析的教育思维方式,确立全人教育的价值目标,建构主体间性的教育交往活动,选择全面整合的教育内容。在路径选择上,学校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展社会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教育变革 [J].
冯建军 ;
尚致远 .
教育研究, 2005, (01) :23-29+47
[2]   “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 [J].
高清海 ;
余潇枫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1) :70-79
[3]  
人的存在与发展.[M].张治库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  
道德哲学.[M].高国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  
道德教育原理.[M].(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  
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高清海等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7]  
主体性的黄昏.[M].(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8]  
什么是教育.[M].(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9]  
为自己的人.[M].[美]埃·弗洛姆(Erich Fromm) 著;孙依依 译.三联书店.1988,
[10]  
给教师的建议.[M].[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