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被引:14
作者
任丽平 [1 ,2 ]
倪西源 [2 ]
黄吉祥 [1 ,2 ]
雷伟侠 [2 ]
曹明富 [1 ]
赵坚义 [2 ]
机构
[1] 不详
[2]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不详
[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EST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群Ⅱ又分别产生中国"双低"、中国"双高"以及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各两个亚组。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剔除遗传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0.85的遗传冗余,获得78个品种的核心种质。【结论】EST-STS是一种经济、有效具有功能信息的分子标记,功效与普通SSR标记相仿;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为甘蓝型油菜4个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78个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保留了预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可作为本研究中500余份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加以利用和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3521 / 35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EST分子标记开发及在比较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J].
李小白 ;
崔海瑞 ;
张明龙 .
生物多样性, 2006, (06) :541-547
[2]   RFLP和AFLP分析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及其在油菜改良中的应用价值(英文) [J].
刘仁虎 ;
孟金陵 .
遗传学报, 2006, (09) :814-823
[3]   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 [J].
文雁成 ;
王汉中 ;
沈金雄 ;
刘贵华 ;
张书芬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2) :246-256
[4]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及应用 [J].
李长涛 ;
宋丽丽 ;
孔伟丽 ;
洪兆龙 .
植物学通报, 2005, (S1) :139-145
[5]   利用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基因型值构建作物核心种质库的研究 [J].
徐海明 ;
胡晋 ;
邱英雄 .
生物数学学报, 2005, (03) :97-101
[6]   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核心资源构建 [J].
赵丽梅 ;
董英山 ;
刘宝 ;
郝水 ;
王克晶 ;
李向华 .
科学通报, 2005, (10) :992-999
[7]   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和瑞典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J].
马朝芝 ;
傅廷栋 ;
Stine Tuevesson ;
Bo Gertsson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1) :1403-1408
[8]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J].
何余堂 ;
涂金星 ;
傅廷栋 ;
李殿荣 ;
陈宝元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1) :7-10
[9]   同工酶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和欧洲栽培油菜的遗传差异 [J].
赵坚义 ;
H.C.Becker .
作物学报, 1998, (02) :213-220
[10]  
Genetic diversity of Brassica napus L. Germplasm from China and Europe assessed by some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characters[J] . Shengwu Hu,Chengyu Yu,Huixian Zhao,Genlou Sun,Suolao Zhao,Miroslava Vyvadilova,Vratislav Kucera.Euphytica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