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战国两汉铁器的金相学考查初步报告
被引:29
作者
:
华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
华觉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根
刘恩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
刘恩珠
机构
:
[1]
清华大学
[2]
北京铜铁学院
来源
:
考古学报
|
1960年
/ 01期
关键词
:
初步报告;
半坡;
西安;
珠光;
陕西;
金相;
共析;
口粗;
白口;
金属加工;
尖劈;
薛城;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一、引言我国春秋战国之交是封建社会的起始时期,冶铁事业在这个时期发达起来,铁工具的广泛使用成为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在历史上变更和发展,於是人们底生产关系,人们底经济关系,也与此适应而变更和发展"。因此,了解这一时期以来的冶铁技术水平,对於研究当时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古代的冶铁技术,应当将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一是根据当时的可靠文献记载来研究,这方面有些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另一是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考查考古发掘出土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8+136 +136-143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热河兴隆发现的战国生产工具铸范
[J].
郑绍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郑绍宗
.
考古通讯,
1956,
(01)
:29
-35+12
[2]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M].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
1
→
共 2 条
[1]
热河兴隆发现的战国生产工具铸范
[J].
郑绍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郑绍宗
.
考古通讯,
1956,
(01)
:29
-35+12
[2]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M].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