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族法治到帝制法治传统中国法治论纲

被引:16
作者
李贵连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贵族“法治”; 君主“法治”; 社会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法治转型是围绕社会转型进行的,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此相应,法治转型则是由贵族法治转为帝制法治。贵族法治的特质是别亲疏、殊贵贱、断于礼,也就是西周以降的礼治。"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立郡县"是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全部内容。这种转型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经济转型和政治转型。为适应社会的这种转型,先秦法家提出了"法治"理论。这种"法治",与传统的礼治相对立,其特征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重心是治吏治官。这是秦汉以后中国法律制度的思想基础。秦汉以后的中华帝国法治主要是这种观念制度化的结果,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用"儒家思想法律化"来概括帝制中国的法治特征较"法律儒家化"为妥。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83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M].蔡枢衡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中国政治思想史.[M].萧公权著;.新星出版社.2005,
[3]  
两汉思想史.[M].徐复观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唐律疏议.[M].刘俊文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
[5]  
大清律例.[M].田涛;郑秦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
[6]  
中国思想史论.[M].李泽厚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8]  
汉书.[M].(汉)班固 撰;(唐)颜师古 注.中华书局.1962,
[9]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陈寅恪著;.三联书店.1954,
[10]  
史记叔孙通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