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嬗变

被引:2
作者
钟舟海
机构
[1]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关键词
网络语言; 造字; 造词; 造句; 嬗变;
D O 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3.02.024
中图分类号
H136.4 [俗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网络语言可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方言,有着自己的语言特征和语言体系。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应从其字、词、句、篇等语言要素进行。文章对网络语言中的"造字"、"造词"和"造句"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网络造字是标新立异的叛逆者,网络造词是流行元素的驱动者,网络造句是社会百态的调侃者。且造字、造词、造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演进、嬗变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前景,并指出:网络语言的嬗变应使我们重新审视网络语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娱乐文化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J].
刘敏岚 ;
高玉娜 .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3 (02) :11-13
[2]  
网络语言概说[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于根元主编, 2001
[3]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 [J].
吴传飞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6) :102-105
[4]   时尚驱动下的词语罐装现象 [J].
吴艳 .
修辞学习, 2004, (04) :57-58
[5]   “白骨精”与“无知少女”:托形格略析 [J].
池昌海 ;
钟舟海 .
修辞学习, 2004, (05) :58-59
[6]   从借词“粉丝”在汉语中的传播看语言的纯洁性 [J].
张国富 ;
张永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53-55
[7]  
语言理论[M].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彭泽润,李葆嘉主编, 2000
[8]   “火星文”造字方法探析 [J].
丁新峰 ;
刘瑞 ;
杨一博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6 (04)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