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党小荣 [1 ]
杨志兵 [2 ]
张琰 [2 ]
郭洁琼 [2 ]
朱霞 [2 ]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
[2]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急性应激反应; 应对方式; 地震救援官兵; 相关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2 [军事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9 ;
摘要
目的调查地震救援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状况,探讨其急性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RS)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地震救援官兵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地震救援官兵五种应激反应中,认知改变最重,生理反应次之,病理改变最轻。②地震救援官兵在难以决定、注意力减退、记忆缺失和疑惑症状上得分较高(>0.25),精神症状得分最低。③地震救援官兵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得分较高(>17.00),地震救援官兵采取求助的应对方式最少,总的来说,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积极应对得分。④地震救援官兵急性应激总反应指数及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震救援官兵最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是认知改变和生理反应。军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应对急性应激反应。危机干预策略的重点是官兵的认知改变和生理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重大军事任务下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 [J].
朱霞 ;
杨业兵 ;
张华军 ;
江源 ;
黄鹏 .
心理科学, 2011, 34 (05) :1269-1273
[2]   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 [J].
黄鹏 ;
石蕊 ;
朱霞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09)
[3]   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比较研究 [J].
齐建林 ;
郭琳 ;
周晓梅 ;
侯桂芝 ;
董燕 ;
杨征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6) :670-672
[4]   “便携式数字化心理健康筛查测评仪”对汶川抗震救灾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评估 [J].
张卫强 ;
孙天胜 ;
赵京 ;
杜玉国 ;
王晓筠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1) :32-34
[5]   驻戈壁某部军人应激状态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J].
李军杰 ;
叶平 ;
骆雷鸣 ;
李葭灰 ;
吴红梅 ;
任冰稳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 (02) :130-132
[6]   茂县政府机关干部与救灾部队震后7~9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比较 [J].
沈兴华 ;
黄俊龙 ;
叶小飞 ;
蒋春雷 ;
刘伟志 ;
严进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10) :1212-1214
[7]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伊丽 ;
武国城 ;
万憬 ;
陈松 ;
汪志勇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3) :567-569
[8]   军人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及其控制 [J].
李权超 ;
虢国泰 ;
何英强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03) :110-111
[9]  
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编制及实测研究.[D].杨军.第四军医大学.201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