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l预测的海表面温度年代际尺度的演变

被引:7
作者
吴波
周天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年代际预测; 气候系统模式; IPCC AR5;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l,进行了年代际气候回报和预测试验.首先,采用"Incremental Analysis Updates"(IAU)方案同化海洋客观分析资料的三维温度和盐度场,完成对耦合模式海洋分量的初始化.然后,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20C3M给定的太阳常数、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强迫耦合模式,进行年代际回报试验;在回报试验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对A1B排放情景下的21世纪初20年的预测试验.把回报试验的结果与单纯的20C3M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回报试验对热带中东太平洋和中纬度东北太平洋等区域海表面温度(SST)的年代际变率的模拟技巧远高于20C3M试验的结果.这表明,海洋初始化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耦合模式对年代际变率较大区域的预测技巧.预测试验表明,目前热带中东太平洋SST已经达到年代际振荡负位相的谷值,之后10~15年将逐渐增暖.同时,预测试验预测的2000~201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的增暖速度显著落后于A1B情景试验的结果,之后则超过A1B试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168 / 11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过去千年3个特征期气候的FGOALS耦合模式模拟 [J].
周天军 ;
李博 ;
满文敏 ;
张丽霞 ;
张洁 .
科学通报, 2011, 56 (25) :2083-2095
[2]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l模拟的20世纪气温变化 [J].
满文敏 ;
周天军 ;
张洁 ;
吴波 .
气象学报, 2011, 69 (04) :644-654
[3]   海气耦合模式FGOALSl模拟的水汽和云辐射反馈过程 [J].
刘景卫 ;
周天军 ;
吴春强 ;
郭准 .
大气科学 , 2011, (03) :531-546
[4]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l模拟的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 [J].
满文敏 ;
周天军 ;
张丽霞 .
大气科学, 2010, 34 (06) :1141-1154
[5]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l模拟的小冰期气候 [J].
张洁 ;
周天军 ;
满文敏 ;
李肇新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6) :1125-1134
[6]   FGOALS_g快速耦合模式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 [J].
朱益民 ;
杨修群 ;
俞永强 ;
赵珊珊 ;
孙旭光 ;
谭言科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58-69
[7]   Decadal Prediction in the Pacific Region [J].
Meehl, Gerald A. ;
Hu, Aixue ;
Tebaldi, Claudia .
JOURNAL OF CLIMATE, 2010, 23 (11) :2959-2973
[8]   On the Use of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in Argo Quality Control [J].
Guinehut, Stephanie ;
Coatanoan, Christine ;
Dhomps, Anne-Lise ;
Le Traon, Pierre-Yves ;
Larnicol, Gilles .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2009, 26 (02) :395-402
[9]  
Potential for decadal predictability in the North Pacific region[J] . Sugiura,Nozomi,Awaji,Toshiyuki,Masuda,Shuhei,Toyoda,Takahiro,Igarashi,Hiromichi,Ishikawa,Yoichi,Ishii,Masayoshi,Kimoto,Masahid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9 (2)
[10]  
A fast version of LASG/IAP climate system model and its 1000-year control integration[J] . Tianjun Zhou,Bo Wu,Xinyu Wen,Lijuan Li,Bin Wa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