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回归教育 完善举国体制

被引:19
作者
潘前
陈伟霖
陈榕
机构
[1] 福州大学体育部
[2] 福州大学体育部 福建福州
[3] 福建福州
关键词
竞技教育; 举国体制; 学校体育;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04.02.005
中图分类号
G812.5 [体育教育、训练];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我国竞技体育运用举国体制,在世界体坛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这种举国体制存在"体教分离"的弊端,因而产生了人、财资源浪费,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以及两个战略的实施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顺应世界体育发展潮流,以竞技回归教育的方式来完善举国体制。讨论了新举国体制的使命、特征、模式与实质,并且对竞技回归教育的条件与前景作了论述和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 [J].
潘前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3) :23-25
[2]   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J].
池建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02) :149-150+159
[3]   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研究 [J].
张振东 ;
黄迎乒 ;
张涛 ;
周战伟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7-11
[4]   “举国体制”的改革 [J].
胡小明 .
体育学刊, 2002, (01) :1-3
[5]   我国高水平运动队业余训练与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衔接 [J].
陈先良 ;
王健 ;
吴贻刚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3)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