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15
作者
龚蔚 [1 ,2 ]
蒲万芬 [2 ]
曹建 [3 ]
机构
[1] 中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2] 西南石油大学
[3]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关键词
就地生成CO2技术; 机理; 膨胀; 降粘; 采收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对就地生成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生成CO2的体系,同时进行原油膨胀和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及降低粘度,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当油藏温度为60℃、压力为10MPa、原油粘度为2010mPa·s时,就地生成的CO2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25%、粘度降低52.7%,能够提高采收率7.6~14.2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78+99 +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自生CO2驱油技术体系及驱油效果研究 [J].
宋丹 ;
蒲万芬 ;
徐晓峰 ;
曹建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01) :82-85+123
[2]   稠油油藏自生CO2吞吐技术室内研究 [J].
刁素 ;
蒲万芬 ;
林波 ;
徐晓峰 ;
张晶 .
特种油气藏, 2005, (06) :98-100+109
[3]   超稠油乳化降粘技术试验研究 [J].
刘峰 .
特种油气藏, 2005, (02) :82-84+109
[4]   稠油油藏注CO2适应性研究 [J].
罗瑞兰 ;
程林松 .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05) :67-72+87
[5]   国内外稠油冷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
董本京 ;
穆龙新 .
钻采工艺, 2002, (06) :26-29+4
[6]   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J].
于连东 .
特种油气藏, 2001, (02) :98-103+110
[7]   渤海绥中36-1油田化学吞吐降粘技术初探 [J].
关德 ;
陈建武 ;
商利军 ;
余津俐 .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 (01) :40-44+68-5
[8]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及工程设计[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克林斯(Klins,M.A.)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