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被引:2
作者
刘占虎
机构
[1]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非制度化; 政治参与; 成因; 治理思考;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0.04.005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思考 [J].
刘占虎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6) :3-4+98
[3]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孙超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 (03) :19-21
[4]   积极推进和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 [J].
宋留清 .
理论前沿, 2009, (01) :38-39
[5]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J].
常桂祥 ;
尹修华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5+92
[6]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7]  
非制度政治参与.[M].方江山著;.人民出版社.2000,
[8]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朱光磊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0]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陶东明;陈明明[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