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与人群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邓健
机构
[1] 河北省邯郸市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人间疫情; 鼠间疫情; 监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8 [病毒性出血热];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HF)鼠间带毒对人间的影响和流行规律。方法 采取现场监测的方法对1998~ 2 0 0 0年鼠带毒率及人间隐性感染和发病进行比较。结果 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 6 0 7% ,3年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鼠种为褐家鼠 (占 83 83 % )和小家鼠 (占 16 67% ) ,二者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 3年的带毒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EHF的发病率为 16 5 6/10万 ,各年EHF的发病率间线性趋势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健康人群的EHF抗体阳性率为 1 82 % ,其平均滴度为 1∶3 8。结论 宅区灭鼠是预防EHF发病阻断流行的关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3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大规模应用研究 [J].
陈化新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02) :70-72
[2]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J].
陈化新 ;
罗成旺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01) :68-71
[3]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J].
陈化新 ;
罗成旺 ;
陈富 ;
王锡怀 ;
杨建华 ;
马立军 ;
孙怀玉 ;
姚兆华 ;
邱季春 .
中国公共卫生, 1999, (07) :58-65
[4]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编写组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