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某水电站深风化现象及其机理浅析

被引:3
作者
袁和忠
王运生
房冬恒
邓明森
杜其良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深风化; EH-4; 挤压破碎带; 形成机制; 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21.2 [];
学科分类号
081601 ;
摘要
对西南某电站坝区谷底存在的深风化现象,通过系统的地质测绘、钻孔资料及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勘探结果与室内测试分析,分析深风化现象特征与分布,并对这种深风化、软化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坝区谷底为多期侵入活动改造的古老岩体,不同期次岩体接触面因结合力较弱成为挤压破碎带,后期的构造活动使该破碎带岩体在中等围压下进一步破碎,并经中更新世以来的长期风化与软化形成现今的深风化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并不妨碍该坝作为低堆石坝的坝址。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EH-4系统观测资料的非远区场校正研究 [J].
昌彦君 ;
王华军 ;
罗延钟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2) :177-180
[2]   浅论柴石滩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处理 [J].
陶忠平 .
云南水力发电, 1998, (03) :38-41
[3]   长江三峡三斗坪坝址深风化槽形成机制探讨 [J].
郑万模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5, (02) :46-49+36
[4]   宁波大桥主墩墩址软弱带成因机制研究 [J].
储同庆 ;
罗国煜 ;
陈征宙 ;
张韵 .
工程地质学报, 1995, (01) :10-20
[5]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
[6]  
构造地质学[M]. - 地质出版社 , 徐开礼,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