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测查一般资料、生理指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医学应对问卷(MCM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追踪研究,42例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40例常规治疗。结果1.SF-36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逐步回归结果:影响有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和人格特质。2.①SDS分值具有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心理干预组:(57.24±8.85)分,(54.71±7.51)分,(54.00±8.10)分;对照组:(57.98±8.11)分,(56.71±7.51)分,(55.00±8.11)分,F=4.501,P<0.05],心理干预组SDS分较无干预组下降明显(P<0.05)。②SAS分值具有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心理干预组:(50.10±9.41)分,(48.20±6.82)分,(47.29±7.84)分;对照组:(51.23±10.10)分,(50.10±7.24)分,(48.29±7.38)分,F=1.801,P<0.05],两组SAS分下降程度类似(P>0.05)。3.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四个方面较无心理干预组改善明显。结论1.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和人格特质。2.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抑郁情绪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