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隐身工程研究

被引:2
作者
白希尧
白敏冬
胡又平
杨波
依成武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强电离放电; 等离子体; 隐身技术飞行器;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539 [等离子体物理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70204 ;
摘要
利用强电场电离气体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的极端物理方法,建立具有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最佳响应功能的机载小型化等离子体产生器.在海拔10 km以上,飞行器表面贴附的等离子体产生器件的等离子体反应室里,形成电子平均能量为12 eV、电子浓度为1015/cm3的强电离放电,使气流中的大部分氧气、氮气等气体分子分解、电离成电子、离子、原子、激发态原子和分子、碎片等.在飞行器表面形成具有梯度的等离子体吸波带,吸收、折射电磁波、红外线等,有望成为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可行、有效、快速的新方法及小型的新装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均匀等离子体球的电磁波轨迹及其应用 [J].
刘少斌 ;
莫锦军 ;
袁乃昌 .
电波科学学报, 2002, (02) :134-137+172
[2]   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目标隐身研究 [J].
莫锦军 ;
刘少斌 ;
袁乃昌 .
电波科学学报, 2002, (01) :69-73
[3]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浅议 [J].
赵敬 ;
杨雪 .
航空科学技术, 2001, (04) :34-35
[4]   美军用飞机推进系统上隐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J].
胡秉科 ;
周训波 .
国际航空, 2001, (06) :54-56
[5]   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J].
周梁 ;
田武 .
国外科技动态, 2001, (02) :27-29
[6]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J].
孙宗祥 .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2000, (02) :115-116
[7]   国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J].
张卫东 ;
冯小云 ;
孟秀兰 .
宇航材料工艺, 2000, (03) :1-4+10
[8]   等离子体隐身及其用于飞机的可能性 [J].
凌永顺 .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3
[9]   飞行器利用等离子体隐身的原理及应用 [J].
陆红 .
飞航导弹, 1999, (06) :23-26
[10]   飞机隐身技术及隐身材料 [J].
彭艳萍 .
航空学报, 1999, (03) :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