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正蓝旗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区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锐钛矿富矿体

被引:6
作者
赵一鸣 [1 ]
李大新 [1 ]
吴良士 [1 ]
马润 [2 ]
陈文明 [1 ]
王佩华 [1 ]
高学东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内蒙古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地质学; 锐钛矿富矿体; 成因类型; 沉积变质型; 热液改造型; 羊蹄子山; 磨石山; 内蒙古;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8.04.005
中图分类号
P618.47 [钛];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内蒙古正蓝旗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锐钛矿富矿体,即产于北部磨石山矿带的沉积变质型锐钛矿富矿体和产于南部羊蹄子山矿段的热液改造型锐钛矿富矿体。两类富矿体在矿体规模、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化学成分、锐钛矿粒度和成矿时代及成矿机理等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沉积变质型锐钛矿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具有明显的细条纹状构造;由以石英为主的条纹和以锐钛矿、金红石、钛铁矿、直闪石(±黑云母、石榴子石)为主的条纹互层组成;矿石品位(TiO2)为5.0%~15.46%,平均值为8.64%,Fe2O3+FeO含量中等(6.99%~15.61%),锐钛矿颗粒细小(0.01~0.1mm);形成于元古宙〔(1751±8)Ma〕二道凹群变质岩系中。热液改造型锐钛矿富矿体呈透镜状,规模相对较小;矿石具有块状、网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共生矿物除锐钛矿、金红石、钛铁矿、石英外,常有较多的叶片状赤铁矿,局部有直闪石、黑云母和石榴子石;锐钛矿粒度较大(0.05~0.2mm,少数可达0.5mm),且分布不均匀;是在元古宙沉积变质富锐钛矿变质石英砂岩的基础上,经燕山晚期〔(118±3)Ma〕花岗岩侵入,遭受热液改造而成。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Rutile geochemistry and its potential use in quantitative provenance studies.[J].T. Zack;H. von Eynatten;A. Kronz.Sedimentary Geology.2004, 1
[2]   内蒙古羊蹄子山沉积变质型钛矿床——一个新的钛矿床类型的发现 [J].
赵一鸣 ;
李大新 ;
陈文明 ;
丰成友 ;
孙文泓 .
矿床地质, 2006, (02) :113-122
[3]   我国主要金红石矿床金红石自然颗粒产状及粒度特征 [J].
徐少康 .
化工矿产地质, 2001, (02) :101-103+108
[4]  
华北地台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论文集.[M].程裕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8,
[5]  
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M].程裕淇等著;.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