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类与低亲和力IgG类抗体的测定

被引:16
作者
谈华 [1 ]
虞伟 [2 ]
刘海平 [1 ]
李晓军 [2 ]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科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低亲和力IgG类抗体; IgM类抗体;
D O I
10.13602/j.cnki.jcls.2007.06.038
中图分类号
R725.6 [小儿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类(MP-IgM)与低亲和力IgG类(MP-IgG)抗体水平及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试验(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血清MP-IgM水平进行测定,同时用IIF法研究其低亲和力MP-IgG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种方法所测MP-IgM以ELISA法阳性率最高(60.0%,51/88),PPA法次之(50.0%,44/88),而IIF法最低(40.9%,36/88)。各方法间仅PPA法与ELISA法所测结果具有显著相关(P<0.001)和中等程度的一致性(0.7>Kappa>0.4),而PPA法与IIF法、ELISA法与IIF法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88例患儿中,有21例(23.9%)存在低亲和力MP-IgG抗体,其中17例同时有MP-IgM阳性,两者结果亦具有显著的相关(P<0.001)和一定程度的一致性(0.7>Kappa>0.4)。结论低亲和力MP-IgG类抗体有类似于MP-IgM类抗体的早期诊断价值,与MP-IgM联合检测有助于区分MP近期感染与感染后复发或再次感染。
引用
收藏
页码:419 / 4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点 [J].
薛莲 ;
丁周志 ;
董淮富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01) :57-58
[2]   抗体亲合力检测对诊断儿童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意义 [J].
谢正德 ;
刘亚谊 ;
张辉 ;
闫静 ;
申昆玲 .
临床检验杂志, 2005, (05) :367-368
[3]   检测特异性IgG亲和力指数诊断围产期CMV原发感染的临床研究 [J].
郭特鎏 ;
曹志勇 ;
张萍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 (08) :53-54
[4]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J].
黄建宏 ;
林心 ;
欧兴义 ;
梁小兵 ;
冯小山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 (08) :120-124
[5]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J].
郑洪营 ;
姜红 ;
文晓俐 ;
舒丽红 ;
郑琳 .
四川医学, 2004, (11) :1237-1237
[6]   1995~2000年广州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J].
万根平 ;
陈焕辉 ;
朱冰 ;
何翠娟 .
实用医学杂志, 2002, (03) :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