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治疗策略

被引:21
作者
陶兴
孙伟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浊毒理论; 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治疗;
D O I
10.13192/j.ljtcm.2008.10.59.taox.021
中图分类号
R277.5 [中医泌尿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中医对浊毒之邪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慢性肾衰竭标实之邪可归结为浊毒之邪,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与内毒,以及浊毒之邪在慢性肾衰竭中的致病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的认识。进而在慢性肾衰竭中提出浊毒致病的理论和相应的治疗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495 / 149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J].
雷洋洋 ;
杨洪涛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02) :8-9
[2]   浊毒致病理论初探 [J].
许筱颖 ;
郭霞珍 .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01) :28-29
[3]   大黄虫丸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3例 [J].
吴兆东 ;
朱海龙 ;
王国斌 ;
邓宏韬 ;
朱强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 (02) :68-69
[4]   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浊毒 [J].
吴深涛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01) :24-26
[5]   慢性肾衰“毒邪”中医证治探讨 [J].
刘毅 .
江苏中医药, 2002, (11) :52-54
[6]   慢性肾功能衰竭从肺论治 [J].
刘润来 ;
牛振华 ;
吴晓林 .
河北中医, 2002, (05) :343-344
[7]   中医解毒治法内科临床应用进展 [J].
骆丰 .
中医药信息, 2001, (01) :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