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锑矿床定位机制剖析——以锡矿山锑矿床为例

被引:7
作者
金景福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关键词
定位机制; 物理化学条件; 地质构造环境; 地质时期; 超大型锑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6 [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地质时期、地质构造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出发 ,以锡矿山锑矿床为例初步剖析了超大型锑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机制。研究表明 ,锑成矿定位时间为 6 6 .4~ 5 1.6Ma ,相当于燕山晚期 喜马拉雅早期 ;锑矿床多赋存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陆源细碎屑岩 碳酸盐岩建造中 ,特别是碳酸盐岩的中上部位 ,主要受区域性深大断裂与次级复式短轴背斜的联合控制 ,并与碳酸盐岩的层间构造有密切的空间关系 ;锑成矿定位的温度、压力、pH及fO2 都偏低 ,分别为 2 0 0~ 10 0℃ ,30~ 2 0MPa,6 .5~ 5 ,10 - 3 7~ 10 - 4 3 Pa。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锡矿山式锑矿床的成矿流体研究 [J].
金景福 ;
陶琰 ;
曾令交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3) :156-164
[2]  
Genesis of the Sb-W-Au deposits at Ixtahuacan, Guatemala: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 and stable isotopes[J] . N. Guillemette,A. E. Williams-Jones.Mineralium Deposita . 199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