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屈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2
作者
李勤生
黎尚豪
王大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屈挠杆菌属; 中华屈挠杆菌; 眉藻;
D O I
10.13343/j.cnki.wsxb.1984.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眉藻(Calothrix)培养池中分离得到一株宽度均一、长度不等(0.4—0.5×4.0—16.0μm以上)的屈挠杆菌,在0.5%胰陈液体培养基中呈长丝状,长度可超过60μm。细胞有时聚集成团。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内生芽孢及其它形式的休眠细胞。滑行运动。能利用多种糖类作为碳源,但不分解琼脂、几丁质和纤维素。可以NO3-、NH4+、酪蛋白水解物作为唯一氮源。不液化明胶。在胰胨琼脂上形成粉红-橙色粘性菌落。色素光谱测定最高吸收峰值为484nm(正己烷提取);在乙醇提取物中为484、510um。DNA中G+C含量为34.2克分子%。对固氮蓝藻营养细胞有溶解能力。对四环素以外的多种抗菌素均具有相当强的耐受性。与已知的屈挠杆菌有明显的差异,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中华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hinenses sp.nov.)。模式株FCA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 编, 1978
[2]  
细菌属的鉴定指导[M]. 科学出版社[澳]斯克尔曼(V·B·D·Skarman) 著, 1978
[3]  
Christensen, 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 1980
[4]  
Lewin, R. A,M. L. Dorcas. 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