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儿化的优选论分析

被引:17
作者
马秋武
机构
[1] 天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l
关键词
北京话; 儿化; 优选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2 [北方话(官话方言)];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从OT的角度对北京话儿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指出认为儿化的底层形式是一个特征的观点无论从历时、形态以及说话人心理现实的角度,还是从理论描写的角度,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把儿化视为一个音段,这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理论意义。文章根据鲁允中(1995)提出的汉语中存在着三种儿化类型这一事实,提出了解释汉语三种儿化类型的四条制约条件并对这四条制约条件进行等级排列。在对北京话儿化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中,指出北京话儿化中显然存在着一种音系不透明现象,即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儿尾在儿化之后在表层没有体现为一个独立的音节或音段。本文认为,这种表层非显的不透明现象可以通过McCarthy(1998)提出的和应理论得到解释。文章指出,北京话儿化是由横向忠实性对应制约条件S-IDENT(r)驱动的,汉语的和应选择器是★MAX-IO,和应忠实性制约条件是IDENT-(?)O(r),和应候选项,举“鼓儿”为例[kur],是([kur(?)r]。最后,文章对北京话儿化过程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北京话儿化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分歧 [J].
林焘 ;
沈炯 .
中国语文, 1995, (03) :170-179
[2]  
普通话语音常识[M]. 语文出版社 , 徐世荣编著, 1999
[3]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 语文出版社 , 王福堂著, 1999
[4]  
汉语“儿”[a]音史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李思敬著, 1986
[5]  
北京音系解析[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美]薛凤生,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