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探析

被引:16
作者
张蕴萍
机构
[1]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
关键词
三农问题; 贫困经济学; 减贫问题; 形成机理; 内外因素;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1.08.02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据马克思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中国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也应从外部因素(即外因)和内部因素(即内因)进行分析,外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失衡、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的缺失、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等;内部因素包括农村人口增长快、家庭负担重、文化程度低、人口素质差、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贫困文化的影响等。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本文提出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对策:宏观层面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扶贫政策和机制的创新;中观层面上,调整和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微观层面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形成民主参与式的扶贫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M].王碧玉;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在发展中反贫困.[M].金峰峰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
[3]  
市场化与反贫困路径选择.[M].张新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M].付民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  
走出贫困的抉择.[M].杨秋宝等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   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与“三农”问题 [J].
刘凤芹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1) :120-126
[7]   当前反贫困的紧迫任务是向市场机制转换 [J].
严瑞珍 .
改革, 1998, (04) :95-98
[8]  
农民交易谈判能力形态与农地制度演进.[J].杨宏力;臧玮;.改革.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