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的文化价值问题

被引:10
作者
黄力之
机构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文化; 精神文化价值; 精神生产的经济社会价值;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09.03.001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可分为意识形态的精神生产与自由的精神生产两种形式,突出了精神生产的文化哲学意义。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体研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的精神文化价值是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一种克服,而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性创造则是其他一切劳动都向往的一种劳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对人文形式的精神生产(科学技术之外)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比较忽视的。在经济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形式的精神生产的经济社会价值会进一步增大。问题不在于产业化的形式,而在于如何保持精神文化价值与经济社会价值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 [J].
A.迈克莱什 ;
陈蓓洁 .
世界哲学, 2005, (05) :17-24
[2]   论精神生产力 [J].
段若非 .
当代思潮, 2004, (01) :57-64
[3]   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J].
刘小蓓 ;
石应平 .
中华文化论坛, 2003, (02) :11-14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生产范畴 [J].
景中强 .
理论与改革, 2002, (06) :19-2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6]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M].刘潇然译;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8]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著;陈万煦译;.商务印书馆.196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