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株体内几种生化物质与抗枯萎病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62
作者
冯洁
陈其煐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棉株; 接菌; 初步研究; 抗病品种; 抗性品种; 棉花根; 生化物质; 枯萎菌; 蛋白质含量; 抗枯萎病; 徐州; 江苏; 棉花枯萎病; 活性变化;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1.04.01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86—1、陕1155,感病品种岱15、徐州142。在棉幼苗三叶期用采自河南王屯的棉枯萎菌7号小种接种,接种后12小时,各抗病品种的葡萄糖、核糖含量显著增加,而感病品种则相反。接种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峰出现早于感病品种,相对酶活值也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出现先低后高趋势,感病品种则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与棉花品种抗病性存在正相关性。伴随着PAL活性的增加,木质素含量也迅速增加。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与PAL活性有密切关系,并通过代谢最终产物之一的木质素的增加得到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植物苯丙酸类代谢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杨家书
    吴畏
    吴友三
    薛应龙
    [J].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03) : 43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