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煤层气─固界面作用与吸附模型
被引:4
作者
:
邓英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石油大学油田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河北廊坊
邓英尔
马宝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石油大学油田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河北廊坊
马宝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慈群
机构
: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石油大学油田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河北廊坊
来源
:
煤田地质与勘探
|
2004年
/ 03期
关键词
:
煤层气;
吸附;
模型;
解吸;
机理;
非线性回归;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按照毛细管模型与单分子层作用模型 ,推导了煤层气—固界面作用与煤层渗透性的关系 ;根据煤层气吸附实验资料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 ,分别按Langmuir吸附理论和BET吸附理论计算了煤层气吸附规律。实例分析表明 :煤层气—固界面作用的强弱与煤层介质的渗透率平方根或煤层介质的孔径大小成反比 ,它揭示了低渗透煤层气解吸困难、开采难度较大的机理 ;BET吸附模型比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煤层气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为煤层气开发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6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