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博弈下的乡村治理——透视村民自治的新视角

被引:6
作者
郭云春
刘梅芳
机构
[1]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2]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利益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1 [组织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试从国家、乡镇政权、农民三方利益主体博弈的视角解析改革后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 ,国家、乡镇政权和农民各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影响村民自治的进程。加强乡村治理是国家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出发点。在改革初期 ,国家对乡村治理的重点是通过初步导入村民自治制度填补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权力真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分税制改革后 ,乡镇政权的财政困难促使农民与乡镇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国家为维护农村稳定而将乡村治理的重点转移到全方位实施村民自治上。村民自治的真正实施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待于国家关于农村财政制度和三方利益分配制度的完善 ,需要用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 ,采取大智慧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把三方整合到共同的目标上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J].
党国印 .
战略与管理, 1999, (01) :88-96
[2]   村政的兴衰与重建 [J].
沈延生 .
战略与管理, 1998, (06) :1-34
[3]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 [J].
张乐天 .
战略与管理, 1997, (01) :110-120
[4]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徐勇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M].张厚安;白益华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7]  
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王沪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