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脘痛中医分型的关系

被引:62
作者
冯莲君
延文
机构
[1]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关键词
胃脘痛;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病理变化; 中医分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6 [脏腑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对210例胃脘痛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性白细胞浸润及渗出坏死越明显,HP阳性率越高。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87.14%)明显高于肝胃不和型(42.85%)及胃阴亏虚型(54.05%)。脾胃湿热型61.43%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64.29%表现为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60.78%表现为消化性溃疡。提示HP感染继而引起的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分型有一定关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和防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Hp感染的意义[J]. 王德荣,陈健,李君曼,张振国.华人消化杂志. 1998(07)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粘液细胞膜及其基底膜阴离子分布的变化[J]. 周琳瑛,陈朝元,梁平,陈丽英,钟秀容,陈莲云.华人消化杂志. 1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