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政治意蕴及其供给逻辑

被引:12
作者
张波
机构
[1]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国家文化战略; 文化权利; 均等化; 多样性;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15.02.03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将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推进和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政治意蕴价值既包含也超越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保护国家文化主权、重建公民文化认同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政治目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既要均等化又要多样性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意义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的原则和方式提出了内在要求,概括来说,要保障和实现平等的公民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向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促进国家的文化战略中所包含的其它政治目标,更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研究.[D].俞楠.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
[2]  
基本法律概念.[M].(美) 霍菲尔德;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  
软力量.[M].(美)约瑟夫·奈(JpsephS.Nye;Jr)著;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
[4]   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 [J].
周晓丽 ;
毛寿龙 .
江苏社会科学, 2008, (01)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