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环境流变化及其对洪泽湖鱼类栖息地的生态影响

被引:19
作者
魏卿 [1 ]
薛联青 [1 ]
张敏 [2 ]
杨帆 [1 ]
任磊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2] 江苏省洪泽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键词
环境流; IHA指标; 适宜度; 栖息地模拟; 生态影响; 淮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为分析淮河流域环境流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洪泽湖鱼类栖息地的生态影响,以淮河中下游河段为研究区,采用IHA法,将蚌埠水文站1950—2015年径流序列划分为2002年蚌埠闸扩建前后两个时期,采用5种流量事件筛选出32种环境流评价指标,分析了水文变异条件下5种环境事件的生态效应;以鳜鱼为洪泽湖指示鱼类,综合考虑栖息地限制因子,运用PHABSIM模型得到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流量曲线,计算了鳜鱼产卵期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环境流组成趋于单一化,大洪水事件减少,枯水流量增大,高脉冲流量持续时间缩短,出现次数增加,对下游生态环境不利;洪泽湖鳜鱼4—6月产卵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30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550 m3/s;需合理调控环境流,增加鱼类补充和物质循环,并采取湖泊生态修复等措施,维持洪泽湖的生态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