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地区末次冰消期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气候背景

被引:23
作者
夏正楷
陈戈
郑公望
陈福友
韩军青
不详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山西吉县; 柿子滩遗址; 孢粉分析; 末次冰消期; 新旧石器文化过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对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进行的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在 35~9.4 kaBP期间始终是草原环境.其中 35.l~17.0 kaBP属末次冰期,气候寒冷干燥,为荒漠草原环境, 晚期出现寒冷较阴湿的草原环境;17.0~11.9kaBP属末次冰消期早-中期,以温和干燥的草原植被与温和 半干燥的、生长有少量落叶阔叶树的草原植被多次交替为特征;11.9~10.5 kaBP再次出现寒冷干燥的冰 期气候,为荒漠草原环境;10.5~9.4 kaBP气候温和半干旱,并向温暖湿润方向发展,前期为草原环境, 后期过渡为生长有较多落叶阔叶树的草原环境.细石器作为新旧石器文化过渡时期的标志,主要分布 在17.0~11.9 kaBP,末次冰消期早-中期相对温暖干燥且多变的草原环境有助于细石器文化的出现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04 / 12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的年代与文化研究 [J].
原思训 ;
赵朝洪 ;
朱晓东 ;
阎金铸 ;
阎雅枚 .
考古, 1998, (06) :57-62
[2]   更新世──全新世界限的划分与中国石器时代分期研究综述 [J].
赵朝洪 .
江汉考古, 1996, (01) :45-54
[3]   黄土高原南缘10万年以来的植被——陕西渭南黄土剖面的花粉记录 [J].
孙湘君 ;
宋长青 ;
玉琫瑜 ;
孙孟蓉 .
科学通报, 1995, (13) :1222-1224
[4]   海拉尔的中石器遗存——兼论细石器的起源和传统 [J].
安志敏 .
考古学报, 1978, (03) :289-316+396
[5]   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 [J].
贾兰坡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2) :137-143+159
[6]  
环境变迁[M]. 海洋出版社[英]A·高迪,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