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不同评价方法对水库水质评价的适应性
被引:25
作者:
花瑞祥
[1
,2
]
张永勇
[1
]
刘威
[3
]
杨逸航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4]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适用性分析;
水库;
D O I:
10.13476/j.cnki.nsbdqk.2016.06.031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目前水体水质评价方法众多,如何筛选合适方法对水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是环境保护中一项基础性和重要性工作。以广东省某水库2008年-2013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对比分析了这四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缺陷。研究表明:(1)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的水质状况最好,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最高。(2)不同方法受权重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法受权重影响最小,而模糊综合评判法受权重影响最大。(3)灰色关联分析法则适用于初级使用者;模糊综合评判法适用于相关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群;单因子评估法适用于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综合污染指数法仅能确定水体是否污染,但不能确定具体水质级别,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法。(4)为准确评估水体水质级别,减少权重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建议采用多种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9
页数:7
相关论文